今天周六,我在家看"那年花開月正圓" 我也是近幾天才看的,只不過看一會快進一會,為什么,沒有一點讓人開心的地方全都是你騙騙他,他設設局再陷害你,等吳家害死了,該周瑩出場了,周瑩賺了幾百萬兩,該官員出場陷害了,順便再把救人的人順便設局陷害撈點利益,則巧.我一年前成都的律師(污合之眾)不知道從哪找到我的家里,一開門是他,千里迢迢的開車來送我五箱酒.兩條煙,一大堆土特產、并且是專程.是專程.為什么,是成都房地產把我房子折了他做為代理律師,當時收了2000元的代理費幫我上訴的,誰知道這個房產商是我的學生,關系很好,直接給我換了一個大套的.根據合同約定,我應該再付他48600元,事后,我帶著錢找到他付給他錢時,他竟然只要3000元,我問為什么,他說我把這事都忘了,法院判了???我在無奈之下要求全部收下,他免強收了10000萬,最后我堅持全付他才收的,最后,我得出結論,中國人普遍,缺乏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源自西方宗教中的立約,是西方文明社會的主流精神,其產生與宗教密不可分。
西方文明傳統中的契約精神,首先表述在“神人立約”上。耶穌降生之后,上帝與人重新確立“新約”,把過去上帝與猶太人訂立的稱之為“舊約”。這種契約精神經猶太教、基督教的弘揚開來,在西方文化傳統中根深蒂固。
契約是西方文明的基石,進而又成為西方商業文明的基礎,在資本主義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契約代表著商業關系雙方的承諾,信用與契約緊密關聯。契約精神保證了商業文明的發展,商業文明又強化了契約精神。可在當下的生存環境下沒有信用,沒有誠信,人與人合作其間,相互互防,相互擔心,相互不信任、更可怕的是相互算計。與其這么累,我選擇不和人打交道。
正是這種契約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誠信”觀念,我們甚至可以說,契約精神本質上就是誠信精神。只有交易雙方都能誠實守信,履行合約不折不扣,才能確保交易安全,社會穩定和諧。我和外國人打交道就很開心,很快樂。和我相處的人前期難接受,一但接受了最其碼不用設防,很容易長期相處。
那么,中國人為何沒有契約精神呢?
首先是中國沒有宗教。沒有一個高懸頭頂的神明,這就失去了一個無所不在的監督者,失去了一個保證契約正常履行強大的中間人,一切只能靠自己內心的道德律令,何其難也。最主要大環境人人都這樣,一次兩次你就會同流合污,你最后也一樣。
其次,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限制。契約精神產生于人神約定,孕育于商品交易。中國一直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自給自足,而且,中國歷代都是重農輕商,對商持貶抑態度,商品交易極為貧乏。偶有商品交易,也常常在熟人世界中運行,陌生人交易所需要的契約精神自然很難產生。我經常說少和窮鬼打交道,不和座公交的合作生意。
最要命的是,中國在于變通的文化基因。契約精神就是誠實的信守規則。但中國的文化往往在乎聰明,在乎變通,在乎兵不厭詐。比如說田忌賽馬的故事,就是活生生地違反契約。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這是賽馬的規則,但是田忌卻使用了下馬對上馬、上馬對中馬、中馬對下馬,這是典型的不講規則;但卻被中國人當做最經典的案例來崇拜。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更是蘊含了對規則的輕蔑。沒有規則,就剩下算計了,什么壓一個月工資,什么樣的理由都是為了不講信用,當然、這和中國人干工作不負責任 混日子也有關系。
宋定伯賣鬼中,鬼對人遵守契約,以誠相待,背著人走路,一是一,二是二。宋定伯卻套鬼的話,問鬼怕什么。鬼和盤托出:惟不喜人唾。最后的結果就是宋定伯把口水吐到鬼身上,鬼化身為一只羊,宋定伯騙鬼賣鬼,得了五百錢。如此踐踏契約的行為,卻一直被我們奉為英雄,千載之下,讓人們欽佩不已。所以在人不人鬼不鬼的混合中.大家該醒醒了。
笑星趙本山的《賣拐》三部曲,愣是把一個好好的人忽悠瘸了,還引起了全民的狂歡,連續三年,一浪高過一浪,從賣拐,到賣擔架。這哪里像一個正常的禮儀的民族,這簡直就是一個大忽悠帶著一大群小忽悠的群氓時代。我放棄和人打交道就是想活我自己。
我們的國家也缺少契約精神。網上有一個段子,非常形象。三十年前你們宣傳“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我們信了;二十年前你們改為“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我們依然信了;十年前你們徹底顛覆了過去的承諾,改成了“養老不能靠政府,要求加社保”,我們交錢也認了!現在我們老了,又說適時推遲養老計劃,讓我們活到老干到老。能夠對著13億人一變再變,還有什么契約可談?公信力還在哪里?我投資建設的食品安全系統沒人用,原因很簡單,做不了假,讓我虧了無數錢。社會如此,更不必說個人了。
2008年10月,佳士得拍賣圓明園鼠首和兔首銅像。中國籍男子蔡銘超以總計3149萬歐元成功競拍。但此后,蔡銘超多次高調表示絕不會付款,只是要讓這次競拍流拍。蔡銘超的行為,贏得國內網民的民族英雄的山呼海嘯,但也讓世界輿論嘩然。
愛國固然沒錯,但以破壞契約的方式來愛國,而且舉國贊同,對國家信譽的損害卻也不能說不大。因為社會不講契約,導致中國的誠信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的基本判斷是社會無契約,教育沒誠信。教育中的誠信不可能白手起家,憑空建造。退一萬步,就算這樣的誠信建立起來了,將來孩子們走上社會,也會不斷碰壁,以致頭破血流,慘不忍睹。更何況孩子上學父母要舉債借錢交入學費,在孩子的第一教育就是沒有關系連過校門的資格都沒有,我女兒經常去香港考試,美國人不相信中國人的考試公正性和誠信度。由于信任的關系直接造成的機票和住宿費用的開支,這給孩子留下的教育可想而知。
誠信的建設一定要以制度來保障,要有巨大的懲罰措施,使得不誠信的人所失大于所得,而且總是如此,人們就會選擇誠信。也就是說,最初,誠信只是一種選擇,久而久之,誠信會成為一種道德。最可笑的吃信用飯的一大批人出現,消不良記錄。
其實西方人并不比我們守信,而是不遵守信用的代價超出了他們的想象,沒有誠信的西方人簡直寸步難行,生不如死。這就迫使他們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誠信。對西方人來說,失去信用,就是失去精神生命,這兩者沒什么區別。
我曾經帶隊去美國,發現很多美國家庭都希望中國孩子住在自己家,一開始我以為他們是為了獲得一些費用,后來才明白,她們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信用。因為幫助外籍人員,宣揚美國形象,這些家庭將會在社區里獲得一些信用積分。這些信用對外國人至為重要。銀行貸款,融資,租賃什么的,都需要信用來保障。
譬如美國的校車司機就是一個大美差,只能由根紅苗正的人擔任,因為責任重大,美國的校車司機信用指數極高,非常受人尊重。在美國做校車司機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常常是世襲。套用前總理的一句話,信用比黃金還寶貴。
我看三國,最不喜歡的人就是諸葛亮,在荊州這件事情上,諸葛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何嘗有過一點點契約精神?
其實,我們曾經也有過偉大的契約精神。比如尾聲,為了守候自己的女人,為了一個約定,他在橋柱下等待,結果洪水來了。但尾聲為了守護對自己女人的承諾,抱住柱子不走,最終被大水淹死。偉大的詩人李白也為之感嘆: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但后世之人卻常常嘲笑尾聲。這是普天之下最大的傻瓜。總之,什么人都有,胸懷和辨識隨時在改變你是否守信,在中國因為你的守信送你到監獄比比皆是。我咋天有幸接待了我的老板郝建平,他在老子學院學習,他是一個非常有褔的大格局領袖人物 我今晚寫寫道德經和老子,下次再聊!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