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商城眾網訊)隨著一些店主的敲錘,一批百萬富翁被瞬間制造了出來。然而,就和暴風一樣,雖然阿里巴巴的股價一度飆升了75%,但隨之而來的就漫無止境的下跌,美國巴倫周刊封面文章甚至直接認為阿里股價還要跌去50%。
對于阿里巴巴股價的下跌,分析和認識有很多種。比如中國宏觀經濟下滑;電商上面臨京東等競爭對手的兇猛競爭;阿里巴巴的侵權危機,和政府監管等等。確實,在當前的政治環境與經濟環境下,阿里巴巴也算得上是外患不斷了。但是筆者認為,阿里巴巴最大的危機并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并且恰恰來自一手打造了阿里巴巴的馬云本人。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創業者之一,這樣評論馬云可能不太恰當,特別是在其創業故事與管理理念早已成為了廣大年輕人圣經的情況下。畢竟,正是憑借馬云個人的努力,才將阿里巴巴一手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網購平臺。但是,也正是因為阿里巴巴太大了,所以其隱藏的危機也漸漸出現。
早已廣為市場所熟知,也總被市場對手所攻擊的是,阿里巴巴集團有約90%股權被外國人所有。阿里巴巴為了避免外國所有權的話題,以及規避一系列國內政策問題,和外資投資人的利益,采取了諸多復雜的操作,比如巴倫周刊所提到的“虛擬所有權”。但是在諸多知名律師幫忙下想出這一手段并不是萬能且永恒的,其操作起來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
而在外資背景這種潛在的危機下,馬云或是為了個人利益最大化,或是為了自己的中國心,原本在阿里巴巴旗下,或是由阿里巴巴衍生出來的品牌與產業,都被馬云逐漸轉移出來并中國資本化了。其中最為著名的事件莫過于2011年馬云在未經過阿里巴巴兩大股東雅虎和日本軟銀許可的情況下,就將支付寶的所有權從一個中國公司悄悄轉移成為一個獨立的私營合伙企業,該企業由馬云控制,所有權的轉移消除了阿里巴巴集團對支付寶的收益權。
這一舉動自然帶來了股東的不滿,隨后經過調整,馬云不得不做出讓步。阿里巴巴集團在和解協議之后永久享有了支付寶37.5%的利潤,若上市阿里巴巴還將享有同樣的股權。但這樣并未得到雙方的滿意,不僅阿里巴巴的海外股東對馬云個人轉移本應屬于阿里名下的未來收益不滿,馬云也對海外股東對企業的控制和分紅要求不滿。這種潛在的矛盾一旦爆發,雙方一旦發生決裂的話,阿里巴巴很有可能將陷入到拆分的地步。
阿里巴巴承認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創始人馬云與其合伙人的利益可能與阿里巴巴股東的利益有沖突。這一在國內往往被忽略的信息,在國外投資者那里如今卻被無限放大化。因為阿里巴巴的最大尷尬之處在于,它是一家外資卻完全在中國的法律架構下,并在中國人手里實際操作的公司。一旦將來股東與馬云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外國人眼里并不公平的中國司法體系顯然將會向馬云一方傾斜,中國激進的輿論環境也對外資股東不利。
因此拋開阿里巴巴的業績和市場環境不說,阿里未來面對的管理層風險還是很大的。對于選擇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完全是外資公司的客觀必要,另一方面也是想獲取更大的利益。但是國外投資者對公司管理層和潛在風險的審視也使得阿里股價存在著夭折的風險,而最讓阿里巴巴頭疼,也最為麻煩的是這次危機不是來自別人,不是來自工商總局,而是馬云本人。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