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時代即將來臨,你的電腦準備好了嗎?
從Kepler時代開始,NVIDIA的GPU架構開始走三星Galaxy S、Galaxy Note那樣的雙旗艦路線,避免了之前AMD、NVIDIA有關大核心GPU優劣的爭論。在這其中,針對桌面游戲顯卡市場,NVIDIA推出了GK104核心,保證游戲性能的同時控制功耗和發熱,之后還有規模更大的GK110核心,在此基礎上又推出了GTX Titan這樣的旗艦中的旗艦顯卡。
到目前為止,Titan系列中已經有單卡的GTX Titan、GTX Titan Black及GTX Titan Z雙芯卡這三款了,如今Maxwell架構的GM204核心已經發布半年了,大核心GM200顯卡在月初的GDC大會上也正式亮相了,NVIDIA今天還有自己的GTC大會,GTX Titan X的發布將成為其中的重頭戲。(老黃一邊開幕式演講,這邊的評測就解禁了)
GTX Titan X使用的是GM200核心
GM200核心架構簡介:CUDA核心、位寬增加50%
NVIDIA的大核心GPU不僅要考慮游戲,還要顧及GPU計算性能,所以規模要比桌面級的GM204大得多,GTX 780 Ti的GK110核心是2880個CUDA單元,比GK104核心的1536個CUDA單元多了87.5%,這次的GM200核心在CUDA單元上繼續比GTX 980增加了50%,達到了3072個CUDA核心。
GK110核心架構示意圖,288個CUDA核心,384bit位寬
GTX 980顯卡的GM204核心示意圖,2048個CUDA核心,256bit位寬
GTX Titan X的Maxwell架構我們之前介紹過多次了,詳情可以參考之前GTX 980顯卡的評測。GTX Titan的GM200核心擁有6組GPC單元,24組SMM單元,每組SMM單元128個CUDA核心,總計3072個CUDA核心,而顯存控制器也從之前4組64bit GDDR5變成了6組,位寬384bit。
Titan X的GM200核心,3072個CUDA核心,384bit位寬。
GTX Titan X顯卡詳細規格
GTX Titan X顯卡:白富美變身黑大漢
在過往的公版卡中,AMD的散熱器設計要比NVIDIA的公版更漂亮一些,NVIDIA直到GTX 680公版卡上都有些廉價的感覺,在雙芯的GTX 690上,NVIDIA引入了全新的公版散熱器設計,使用了鎂鋁合金+透明亞克力外殼。之后的GTX Titan顯卡上繼承了這種設計,并在隨后的GTX 780 Ti/780/770、GTX Titan Black等高端顯卡上應用了這種散熱器。
GTX 780 Ti、GTX 980與GTX Titan X對比
這次的GTX Titan X顯卡在散熱器主體上也延續了GTX Titan系列顯卡的風格,不過配色有了明顯不同——原本白色的外殼變成了黑色磨砂質感外殼,Logo字體從黑變白。NVIDIA表示這種設計源于他們對全球發燒玩家的調查,而黑色通常也能給人以更高端更嚴肅的感覺。
配色的改變到底變丑還是變美了,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一樣,筆者個人的話其實還是喜歡原來的風格多一些,因為白色更能反映出鎂鋁合金的金屬質感。
背部對比
除了正面的變化之外,GTX Titan X背部也沒了GTX 980上開始使用的背板(逼格瞬間降低30分)。NVIDIA說這不意味著GTX Titan X顯卡都沒有背板,這個顯卡是分為好多版本的,具體情況取決于市面上廠商銷售的顯卡。
視頻輸出接口跟GTX 980是一樣的,DVI、HDMI 2.0及3個DP 1.2
供電接口為8+6pin
測試的樣品沒貼紙,不知道廠商開賣的版本會不會允許放自家logo貼紙
GTX Titan X顯卡的散熱器
GTX Titan X顯卡主要變化的是配色,散熱器本身變化不大,還是真空腔均熱板+渦輪風扇設計,由于NVIDIA這幾代顯卡功耗都在降低,所以這個散熱器的噪音及溫度控制的很不錯。
GTX Titan X顯卡的散熱器設計
GTX Titan X顯卡拆解:供電優化,降低電流噪聲
GTX Titan X顯卡全長約為26.7厘米,10.5英寸PCB規格,這跟之前的GTX Titan及GTX 980是一樣的,其PCB電路布局更接近之前的GTX Titan設計,跟GTX 980的有所不同。
GTX Titan顯卡的PCB設計,6+2相供電
GTX 980顯卡的PCB設計,4+1相供電
GTX Titan X顯卡的PCB設計(點擊放大)
GTX Titan X顯卡也是6+2相供電,中間對稱式布局。
背部PCB,布置了另外一半的6GB顯存
6+2相供電
仔細對比了之前GTX Titan顯卡的PCB用料,雖然都是6+2相,不過GTX Titan X總體上要好一些,使用了模壓電感及極化電容,顯存2相供電是多了2個470uf的鉭電容,MOSFET也變成了1上1下,核心供電的MOSOFET從之前飛兆半導體的FDMF6823變成了FDMF6820A,二者的最大電流都是55A,轉換效率93%,數量也從6個變成了8個。
這次供電電路的部分變化主要是為了降低顯卡的電流噪音,因為顯卡高頻運行時,不僅風扇會產生噪音,PCB電路元件在高頻率下也會電流噪音。
PWM主控為NCP81174
電路PWM主控芯片為安森美的NCP81174,之前GTX 980顯卡上就使用了一顆“81174”主控芯片,猜測就是NPC81174,這次的GTX Titan X上倒是直接標明了芯片詳細型號。同樣地,這顆PWM主控也是獨立PCB設計,延續了NVIDIA一貫的設計。
GM200核心
顯存顆粒
NVIDIA在GTX 980顯卡上用回了三星的GDDR5 4Gb顆粒,不過GTX Titan X又變成了SK Hynix的產品,編號為K5GQ4H24MFR R2C,也是4Gb顆粒,單顆容量為512MB,全卡總計使用了24顆,正反面各有12顆,總容量12GB。
測試平臺及說明
測試平臺配置如下圖所示:
以GTX Titan X的定位來說,它主要是取代GTX Titan及Titan Black的,不過這兩個顯卡現存不多了,這里對比的顯卡主要是GTX 980、GTX 780 Ti及AMD最強的R9 290X顯卡。
游戲性能上,1080p分辨率對這些顯卡來說都是小菜一碟了,而GTX Titan X配備了12GB超高容量顯存,明顯是奔著4K分辨率去的,這次的測試就主要跑了4K及1080p兩個分辨率,游戲都是最高畫質,有需要的話還會打開4x MSAA抗鋸齒。
GTX Titan X vs.GTX 780 Ti:領先48%-58%
GTX 780 Ti是GK110核心的代表,但Kepler架構在后背的Maxwell架構面前已經沒多少優勢了,之前GTX 980顯卡都能輕松戰勝GTX 780 Ti,現在GM200大核心的GTX Titan X面對GTX 780 Ti猶如切菜一樣,全面領先GTX 780 Ti,1080p分辨率下領先48.7%,而4K分辨率下領先優勢達到了58%。
1080p分辨率的性能測試
4K下的性能測試
GTX Titan X vs.GTX 980:領先30%-33%
與GTX 980相比,GTX Titan X的規模及位寬正好多出50%,不過它的頻率比GTX 980要低110MHz左右,1080p下性能提升30%左右,4K下領先33%左右。
1080p下的性能測試
4K下的性能測試
GTX Titan X vs.R9 290X:領先46%-48%
嚴格來說,AMD的R9 290X顯卡并不是GTX Titan X的競爭對手,二者從定位上來看就不是一個等級上的,對付R9 290X,NVIDIA有GTX 980也就夠了。R9 290X顯卡的性能跟GTX 780 Ti一個等級,因此GTX Titan X也會大幅領先R9 290X,1080p下領先48%左右,不過4K下R9 290X反倒是縮小了一些與GTX Titan X的差距。
此外,AMD顯卡還支持Mantle,測試中有三個游戲跑了Mantle及DX11下的成績,這對AMD顯卡來說也能挽回一點優勢。
1080p下的性能測試
4K下的性能測試
GTX Titan X散熱性能測試:滿載83°C
這次的測試為室內裸機環境,室溫約為23-24°C左右。
首先要說的是,NVIDIA表示GTX Titan X也支持GTX 960那樣的低負載風扇停轉技術,不過測試的這塊GTX 980在待機時溫度38°C,但風扇并沒有停轉,依然有1000RPM左右的轉速。
4K分辨率的Hevean 4.0負載下,GTX Titan X顯卡的溫度最終上升到了83°C,轉速為2374RPM左右,不論是轉速還是溫度曲線都跟之前GTX 780 Ti的表現很像,看起來NVIDIA在這個顯卡上也遵循了類似的溫度控制策略,溫度上限都是在83°C左右,溫度超過限制之后就會開始降頻,但轉速并不會明顯提高,這樣有利于控制噪音。
Furmark拷機時,GTX Titan X的溫度也沒有超過83°C,轉速略微提高到了2700RPM,主要還是頻率降低了,此時只有848MHz,比GTX 980要低得多,但比GTX 780 Ti好得多。
至于噪音,R9 290X吵死人的風扇就不說了,待機及Hevean 4.0下NVIDIA的三款顯卡都很安靜,Furmark下GTX 780 Ti就比較吵了,GTX Titan X有輕微的風扇聲,綜合下來完全可以接受。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