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眾網訊】日前,小米推出了一項新服務——小米營銷平臺,涉及應用分發(小米應用商店)、效果推廣(MIUI及小米系應用)及品牌推廣(高清視頻及電視屏保畫報廣告)三個方面。說白了就是商家付費在小米營銷平臺上發布廣告。
按照小米自己的介紹,小米應用商店是中國第四大分發平臺;小米瀏覽器月活躍用戶5000萬;視頻畫報主要包括小米電視、小米盒子等;其它還有新聞資訊(一點資訊)、主體市場(MIUI)、小米周邊(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累計用戶一億多。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MIUI就因為隨處可見的廣告而被小米的用戶吐槽為ADUI。而惡評之下,小米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的上線了小米營銷平臺,看來小米已經鐵了心要通過流量變現賺錢了。
其實,早在2011年雷軍做MIUI做小米的時候,就提出過小米不靠硬件賺錢,而要靠軟件與服務。如今看來是到時候了,為何小米會在2016年開始做廣告平臺?小米的目的是什么?這個平臺前景如何呢?
一、小米的困境
最近兩周,隨著IDC的中國市場2016年一季度手機銷量出臺,各個媒體平臺都是華為、OPPO,vivo崛起,小米沒落的文章。
其實,在2015年小米未能完成銷售目標,而OPPO銷量大漲到5000萬,華為終端暴漲73%的時候,問題就已經暴露了出來。
2014年第四季度,統計表明中國一線城市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94%,基本是完全普及。今后的市場以換機為主。
在普及的市場,銷量最大的高性價的低端品牌,紅米,榮耀,大神都是2013年的銷售王者。
但是到了換機時代,低端品牌的消費者會傾向于更換品牌檔次更高一點的手機,中高端品牌就成為銷售熱點,這個定位就是華為,OPPO和vivo,這三家2015年大賺一筆,2016年一季度OPPO和vivo在量上也超過了小米,平均單價與利潤更是遠遠超過。
而小米起家的低端市場,進來了一個不要命做生態的樂視和一個有阿里撐腰的魅族,這兩家都是低價上高配置產品,比當年的小米更小米,小米是不賺錢,微利。樂視直接就是賠錢賣貨。去年樂視財報終端一分錢不賺,還賠上20億。魅族也是要量不要利,這種破壞者來了,小米低價也上不去量,不要品牌要性價比的市場也被分了。
小米對于手機的頹勢不是沒有準備,很早小米就啟動了國際化進程,想去印度分一杯羹,但是出了國專利就是攔路虎,小米本來就微利,專利再要錢就賠錢了,小米國際化并沒有獲得太大進展。
手機實在不行,雷軍搞小米百貨公司,移動電源、接線板、小米電視,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都做了。
平心而論,小米新國貨有幾樣做的是很不錯的,小米電視3的一些設計是非常人性化的,小米空氣凈化器實測也是有效果的,而且這些產品銷售很不錯。
但是,相比智能手機這個風口上的豬,小米所謂的米家生態中的東西都沒有那么大的銷量。
小米電視賣100萬已經是一個很輝煌的成績,而手機動輒就是幾千萬啊,而且手機的單價不低。小米電視的熱銷不能彌補小米手機銷量未達預期的損失。
高單價銷量還不錯的電視都不行,其他東西就更沒有譜了,雖然小米百貨公司看起來很紅火,但是短期內要保持增長率,百貨公司的銷售額級別不夠,不能繼續給資本講成長性的故事,估值也就難以再提升。
二、小米廣告公司
面對困境,小米終于想起來要把當年吹的牛兌現了。小米MIUI等林林總總各種生態確實有上億的數字。從入口來看,手機硬件,平板硬件,電視硬件確實是最高級別的入口,而ROM是僅次于硬件級別的第二入口。
小米手握兩個高級別的入口,確實有廣告變現的資本。小米要做廣告,與360和獵豹是類似的。360私有化前,一個季度的財報利潤達到8000多萬美元。
而小米目前一年互聯網服務的營收與360一個季度差不多,如果廣告業務全面開啟,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而且小米的生態比360完整,筆者的小米空氣凈化器就是通過小米電視的內置廣告購買的。通過遙控器點擊,二維碼掃描就直接付款,而電視的地址已經綁定家庭地址,掃完二維碼等送貨上門就可以了,甚至比淘寶購物都方便。
所以小米搞廣告是大有可為的,未來也一定能給小米帶來不菲的收益。
但是,最重要的還不是財務上的好處。(財務規模我們后面計算),而是小米搞廣告,搞互聯網服務,把MIUI和硬件作為載體,可以給資本一個好故事。
小米公司自從成立以來就喜歡講自己是一個科技公司,一個互聯網公司,雖然其主要的業務收入來自于手機銷售。
這是因為一個手機公司估值不會太高,以小米微博的利潤,用制造業的市盈率去估值的話,投資恐怕早就跑了。而小米用互聯網公司去估值,就可以獲取較高的行業市盈率,才能把概念繼續炒下去。
如今搞小米廣告公司,給資本講故事的意義高于財務上到好處。
三、廣告是一把雙刃劍
按照小米的說法MIUI累及裝機量達到1.7億,各種生態的活躍量也會有1億,潛力巨大。不過,這個數字相比騰訊微信,阿里的淘寶、支付寶,百度的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相比360的手機安全衛士還是少了點。累及裝機量破億的APP并不太少,而真正活躍的用戶有多少才是有價值的。
而且從用戶獲取的成本看,手機百度、360裝機成本極低,即使不是用戶自己動手,要推廣也不錯幾元錢。而小米的平臺要推廣需要造一個手機或者讓用戶刷個ROM才行,這個成本就高了去了。
BAT、360靠廣告能有好看的毛利率,而小米是不行的。小米廣告公司做起來,取得一定的收入,攤到小米的財報中,也是杯水車薪。不會給小米帶來互聯網企業那么靚麗的利潤率。
同時,我們要看到,小米僅僅在MIUI中集成了部分廣告,米粉就已經怨聲載道,各種求屏蔽的要求。如果小米全面放開,那么這些廣告是影響用戶體驗的。
小米性價比高也是要錢的,花錢買一個“廣告機”,用戶不會買賬,特別是小米所面對的用戶群。
同時,小米的裝機量并非獨一無二,小米如果找到一個體驗與廣告的平衡,華為必然也會搞,OPPO和vivo,聯想與酷派會不會搞呢?
大家都搞,就意味著廣告市場的競爭對手增多,小米的廣告未必買的上價錢。搞點廣告互聯網服務成了手機企業的常態,小米的互聯網估值也就存疑了。憑什么OPPO和vivo就不能是互聯網企業呢?
所以,小米搞廣告更多是給資本看的故事,是為下一輪融資的估值服務,或者為IPO的估值服務,核心的還是想要互聯網公司的估值,而非改善財務狀況。
不過,搞廣告面臨著競爭壓力與用戶不買賬的風險,小米未必能如愿。這步棋是好棋還是臭棋,我們還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