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方面政策的推動,現在到農村投資搞種植養殖的越來越多且來自各行各業,有原來采礦的,蓋房子的,還有開加油站的等等,因此投到生鮮電商領域的錢就更多了,上個月中糧我買網獲得2.2億美元C輪融資,9月份水果連鎖企業百果園宣布完成4億元A輪融資開拓生鮮電商,同月愛鮮蜂宣布完成7000萬美元C輪融資。在動輒上億元融資的支持下,不少生鮮電商開始追求速度,迅速擴張。
不過,生鮮是一個很特殊的門類,如果不解決供給端的問題,單純依賴“融資——燒錢——再融資——繼續燒錢”的路徑追求野蠻生長、快速擴張,很可能會達不到預想目標。2年內燒掉12億美元最終破產的美國生鮮電商Webvan,就是前車之鑒。
和其他電商品類一樣,生鮮電商的市場還需要一段培育期,最關鍵的問題還不在需求端,而在供給端。國內大型農場和農業企業較少,小型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以及個體的農戶是生鮮品的供給主力,導致生鮮品質量參差不齊,標準化程度低;同時,我國冷鏈流通率低、基礎薄弱,平均冷鏈率不到發達國家1/5,損耗率比發達國家高出數倍。這些因素導致掌控生鮮品供給鏈的難度極大。
從需求說,小雞燉蘑菇、土豆燒牛腩好吃,最好能一站購齊,但把原來的牛肉生意擴展到土豆上,或者把小雞和蘑菇擺在一起賣,從采購、倉儲到包裝、快遞,要另起爐灶,幾乎沒有可以合并簡化的環節,客服也要重新培養,可謂難度倍增。
筆者曾到過湖南山區的一家正在試水電商的大米加工廠,廠子規模不算太大,年加工規模在4萬噸左右,但產品卻有四五個檔次,價格從每斤5元到每斤20元不等。老板說,每種產品所用的水稻的品質、畝產量都不同,分別來自附近的不同山村,在收購時需要嚴格把關,避免魚龍混雜。
在生鮮產品中,大米尚屬于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品,在品控上尚且需要知識和經驗,其他水果禽類水產等等可想而知,如果擴張過快,人才儲備不足,采購時不能專業地辨別產品品質,進貨質量良莠不齊,會帶來不小的損失。
除了采購,倉儲包裝物流更是各有各的難處,隔著品類的門檻往里望,要弄明白其中的機關,很可能要走一些彎路。如果不能迅速步入正軌,不僅高損耗率會大幅吞噬利潤,還會傷害用戶體驗。而做生鮮電商,最關鍵的是要把產品的品質和服務做好,才能吸引客戶重復購買,慢慢塑造消費者的忠誠度,若是因為擴張太快而砸了牌子,可能一時的銷售數據上去了,但一段時間下來,很可能得不償失。
老子說,事善能,動善時。意思是處事要善于發揮所長,行動要善于掌握時機。在生鮮電商領域,這個道理尤為適用。關鍵不在于宏大布局,快速擴張,讓競者無從下手,而在于從真正擅長的領域切入,穩扎穩打,有充分準備之后再拓展。無論將來是資本寒冬還是暖冬,都能“做活兩只眼”,繼續存活下去,不至于辛辛苦苦做出一條大龍,在中局就被殺得粉碎。
更多精彩網絡資訊盡在網購網站大全-商城眾網http://m.hg568800.com/Webnews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