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熱點事件當屬某地警方宣稱自己破獲了一宗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賣淫的網絡犯罪事件,然而細究這個案件本身所宣稱的“互聯網+”模式卻有些啼笑皆非,利用網絡賣淫的事件并不鮮件,但是這回是首次有人將之歸結為“互聯網+賣淫”。
拋開這個案件我們回到“互聯網+”的概念上來,為什么“互聯網+”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引爆?通過企業和政策層面的分析,我們基本上可以總結出四個“互聯網+”火爆背后的助推原力,正是這四個原力的相互結合使得“互聯網+”引爆全國。
第一原力:野蠻的互聯網企圖進行線下整合滲透
2012年易觀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的理念,2014 年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馬化騰在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的議案,隨后“互聯網+”的理念風靡全國。
站在互聯網的角度而言,過去三十多年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經相對完善,線上的業務模式已經很難再有突破,除了在社群、場景以及共享經濟等方法論,和虛擬現實等未來場景上做文章之外,很難再有商業模式上的突破。
除非虛擬現實等未來科技可以有跨躍性的進展,否則互聯網企業很快就將觸碰到自己商業上的天花板,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互聯網企業急需通過轉攻線下來擴展自己的業務。通過利用自己的互聯網業務模式整合傳統企業資源成為了所有互聯網企業的選擇,這其中互聯網+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就是O2O。
而我們反觀互聯網企業過去的三十年,本身也就是“互聯網+”商業試驗的三十年。
互聯網+媒體出現了門戶網站、新媒體和自媒體;
互聯網+桌游出現了網絡游戲;
互聯網+歌曲出現了網絡音樂;
互聯網+電視臺出現了純網自制視頻平臺;
互聯網+集市場出現了以淘寶為首的C店;
互聯網+商場出現了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B店;
互聯網+批發市場出現了B2B;
互聯網+溝通出現了即時通訊;
互聯網+信息出現了搜索引擎;
互聯網+統計學出現了大數據等。
而目前最火爆的天堂地獄O2O模式之一就是互聯網+門店。正如剛才前面所言的互聯網的三十年就是互聯網+商業試驗的三十年。互聯網企業利用這三十年的時間將最清晰最剛需的傳統業務復刻到了網絡上,利用互聯網連接和傳播的力量打造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所以于揚在這個時候提出的互聯網+并不是一個新的商業空間,而是對于過去三十年互聯網商業最好的總結。之后我們再說到騰訊以及后來的互聯網企業大力推動互聯網+的目的,在于利用傳統企業低迷徘徊的時候,快速借用資本的力量來進行線下整合。在線下業務分崩離析的危急關口,進行炒底整合,并以此通過線下的資源整合鞏固自己的線上業務。
第二原力:傳統市場漸入分崩離析的狀態
從過去三十年互聯網+的商業試驗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每一次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爆發背后都是對傳統市場的生態破壞,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三十年里,傳統企業即有的業務模式被沖擊的肢離破碎。
門戶、新媒體和自媒體,以及純網自制視頻平臺對線下媒體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以淘寶、天貓和京東等為首的電商也對線下商業實體造成了破壞,即時通訊和支付等工具也倒逼了電信業和銀行業和改革。互聯網企業橫沖直撞的時候把傳統企業拖入了無底深淵,互聯網企業短期內動輒百億美元的估值越發令傳統企業看不清自己的未來。
諾基亞等巨頭的衰落引起了傳統企業對于轉型的重視,然而經營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傳統企業巨頭們完全看不懂互聯網的玩法,從互聯網初興時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到后來的互聯網思維崛起,傳統企業觸網的夢想一直沒有成功。在這樣一個傳統企業集體迷茫的時候,急需一個指導性的思想出來,幫助傳統企業轉型。
由國家主導的全民創業以及“互聯網+”概念的出臺,讓傳統企業表面上找到了一盞指路明燈,他們希望“互聯網+”可以幫助到他們成功轉型。除了互聯網企業們的“興風作浪”之外,傳統企業如抓救命稻草似的渴求起到了野火燎原的作用。
第三原力:國家宏觀經濟層面的推動作用
站在國家的宏觀經濟層面來說,傳統企業的衰落已經不僅僅是單個企業的問題,對于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來說,傳統企業衰落已經成為了國家問題。為了保持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國計民生的大局穩定,政策層面也急需出臺“互聯網+”這樣的文件,來推動線上線下業務的融合發展,打造一個真正的物聯網時代。
縱觀眼下整個宏觀經濟層面,互聯網與傳統企業漸生割裂之勢,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同時傳統企業卻在快速衰落。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傳統經濟層面,抑或是互聯網企業來說,這都是一件并不那么美好的事情。
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電商業務本質是依托傳統經濟在發展,沒有了傳統百貨廠商的產品支持和供應,電商業務的發展無從談起。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良性發展,互聯網企業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立刻獲得了領導們的高度重視,并快速普及到全國范圍內。
第四原力:永遠都不會缺席的營銷公司炒作
互聯網+概念能夠迅速向全國范圍推廣,一方面是互聯網企業追求更好發展,一方面是傳統企業需要轉型方面的指導思想,領導層面在這個時候適時的點起了一把燎原的星火。然而任何一個互聯網概念的火爆,除了正能量的指導思想之外,永遠少不了一群以之謀利的人,他們就是活躍在所有概念背后的營銷公司。
從企業網站、企業域名、微博以及微信時代一路走來,營銷公司在概念包裝推廣方面可以說是 “功不可沒”,他們把傳統企業當成了自己的盤中肉食,利用傳統企業謀求轉型的迷茫心理“趁火打劫”,將一個簡單的概念重復包裝,通過結合自己的業務進行綁定營銷,最終讓所有聽課的BOSS們愈加的迷茫了。
"互聯網+"簡單化來說,就是把企業業務當中可互聯網化信息化的業務拿出來觸網,其他并沒有什么可多說的內容。其他社群化、場景化、用戶思維以及平臺思維等并不是互聯網企業的專利,這些概念傳統企業早就已經玩了很多年了。
社群化就是傳統企業可拿出來觸網內容的一部分,將過去割裂的客戶管理系統進行社群化改造,這些別說是傳統企業,即令是一些互聯網企業也都還是懵懂的狀態。場景化其實就是細分市場的構建,只不過在互聯網時代,場景的內容變得更加寬泛了,一個藝人一部電影一個行為都可以成為場景。
用戶思維和平臺思維就更加不用多說,用戶第一是傳統企業說了很多年的老梗,只不過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的并不多,互聯網企業也是一樣。平臺也是一樣,傳統企業的BOSS們對于企業平臺化的理念也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通過企業平臺整合資源,通過合作共贏來實現多邊獲利早已有之。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