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關于紙質閱讀的愛心接力—幾天來,微信公眾號“寧波楓林晚”的一條倡議 “5元,我們一起開一家‘城市書房’”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獲得近7000次閱讀量。倡議呼吁所有愛書人接力資助,開一家24小時書房,目前已吸引了11家單位和492位市民參與社會眾籌。
“眾籌24小時書房”活動由寧波海曙區、寧波楓林晚書店發起。在海曙區,有一個由區委宣傳部牽頭成立的文化沙龍,參與的有文創市集、民間社團等30多家文史類的社會團隊。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前,大家想到了以當下最流行的眾籌方式來推廣紙質閱讀。海曙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邱少軍認為:“通過眾籌,讓私人化的閱讀變成一種新的社交體驗,構建一個公共開放、多元包容的全民閱讀空間。”
“眾籌書房,由愛書的人和有著書店情結的人共同打造,讓閱讀成為一種新的社交體驗。”寧波楓林晚書店負責人鄭永宏第一個站出來倡議。在他的想法里,這個24小時書房按照每個人心中的書房模樣建造,里面有音樂,能喝茶,有主題沙龍,“這不是許多人的書房,而是你的書房。”
眾籌書房通過品牌眾籌和社會眾籌兩種方式,分別用于書房搭建和公益募集,每人只需出資5元,即能獲得優先參與。從4月23日至26日,書房將連續開放72小時,開展文藝沙龍和售書等活動,結束后場地設施將全部拆除,除去人工費用和書房的門面裝修,收益及節余成本將全部用于自閉癥兒童公益事業。
網名為“書店的孩子”的康女士是社會眾籌發起后第一個認籌的網友。她有一個8歲的孩子,從一開始陪孩子讀書,到變成實體書店的常客,越來越享受讀書的感覺。“這個創意太有人文情懷了,在向往的書房找讀書的感覺,5元認籌,絕對值得。”不但自己認籌,康女士還將信息轉發到朋友圈,動員朋友們參與活動。
懷著同樣書店情懷的,還有鼓樓沿歷史街區。他們將古時的科舉試場—督學行署,免費提供用作書房場地建設。這個有著600多平方米的地方是寧波歷代衙署和學臺衙門所在地,也是清政府浙江學政在甬駐地,是少見的有關古代科舉制度研究的建筑例證,包含豐富的寧波地方人文特色。
寧波市承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則認籌“書房”的空間布置,從書架到家居,無一不體現著古色古香的韻味。同時,他們還認籌了現場茶藝表演的項目。公司負責人認為:“看書的時候,手里還能捧一杯香茗,應該是現代人的一種優雅生活方式。”
經過多次商討,“24小時書房”設定了3個主題日,分別為留住手藝、茶的故事、孤獨星球。在每個主題日,書房的書籍都會做相應調整,把與活動內容相關的書籍放在重點推薦位置,同時配以不同的互動式活動。譬如第一場留住手藝,鄭永宏就整理一套“老手藝”的書籍,還將邀請金銀彩繡、寧波走書藝人做客書房,現場展示、講授寧波非遺文化。“希望通過老手藝,喚起人們對寧波本土文化的關注。”
基于構建新興的閱讀社交體驗,近年來海曙區興起了20余個民間“讀書會”,他們也正為世界讀書日活動積極謀劃。“讀書會”沒有門檻、不分年齡大小,成為讀書愛好者的心靈港灣。正是這樣一批活躍在民間的“讀書會”,讓讀書成為男女老少的一種生活“時尚”,構成了書香海曙的一道獨特風景。
更多電商資訊,請關注商城眾網:http://m.hg568800.com/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