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眾籌玩法,千億資產運作在整個生態內都可以以電子化的方式開放,資產的經營情況、實現流水情況都變得數據化、透明化。比如你眾籌了萬達廣場,那么購物中心每日客流量、每單元租賃情況都得向你匯報。又比如你眾籌了萬達電影,那么你也許可以在某個移動端實時獲取最新放映票務情況,大眾甚至可以早在制作期就指手畫腳參與其中,決定“由我投拍的電影”應該選哪個女主角。
依托著互聯網思維這么一玩,你和朋友們,怎么可能不去逛逛“自己的”萬達、怎么舍得不拿著類似于“紅包”這種只屬于股東的“特權”福利看個“自己的”電影?
當互聯網金融拴住實體產業,它就不再是一個只在云端飄著的東西,不再是搭一個數據平臺就能賣賣理財產品的概念。互聯網思維本身能打開的想象空間巨大。
之所以舉萬達為例,是因為其近期擲出3.15億美元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68.7%的股權。資產越來越“重”的萬達意欲“減負”,在互聯網金融的領域里跺跺雙腳開邁輕資產步伐。
在這個收購的另一面,是第三方支付終于從打破了頭的紅海收單業務里爬起身來。互聯網金融,是救命出路也是戰略方向。誰讓支付天然有著互聯網金融的命根子:大數據!
快錢掌門關國光幽了一默。他判斷未來的趨勢是“支付終將免費”,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了,怎么辦?關國光說“那就要讓羊毛出在豬身上”,而“豬”就是積累數據后可疊加的東西:資產端、資金端;理財、信貸、營銷。
事實上,“怎么讓羊毛出在豬身上”這個看似玩笑的命題,或許恰恰是這輪金融變革中最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互聯網金融“七寸”在哪?
一直覺得互聯網金融承載的名氣和熱度,與其發展到當下的實質進步,差距甚遠。行走在業內,幾乎每天都會遇到號稱自己在做互聯網金融的人;似乎滿微信朋友圈都是試圖賣著互聯網金融概念尋找風投的項目。新事物火了一年多,真正著道的機構卻屈指可數。余下的,不過是“借助互聯網渠道做金融”而已。
負債、資產,牌照、產品、風控。屬于金融的這些概念,哪些才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
本輪互聯網帶來的革命和歷次技術革命一樣,都是依托新技術造成了社會再分工,由此創造出新的產業和機會。互聯網給金融創造了什么?傳統金融仗著牌照優勢對金融條塊割據把控,卻在互聯網時代被割去了領地,牌照反而成為其監管約束,于是大呼互聯網金融不顧風險搶跑不公平;負債端壓力如山存款大戰,這些都不假,但“存款”之于互聯網金融,也就比個流量和客戶開發成本,吸引存款的關鍵還看資產吸引力。
“互聯網金融革命,其實是把金融的風險管理這件事情,依靠數據剝離掉了,誰拿到這個東西,誰就牛大了。”關國光說,“數據和客戶關系,是這次革命中最稀缺的東西。”至于線上和線下,關國光說,把線下資源拋到線上很簡單,但線上流量要到線下變現有壁壘,做到者則占先機。
萬達快錢樣本
順著上述邏輯得到三個關鍵點:數據、客戶關系、線上流量線下變現。當支付公司投奔互聯網金融,快錢的路子是甩出股權鉚上產業。萬達有的是線下物理流量,變成數據和消費者信用,空間天然存在。
至于數據,關國光說,去年萬達全板塊入口流量16億人次,形成數據3000萬。“萬達廣場Wifi可以跟蹤客戶手機上了幾樓,經過哪幾家店,停留多少時間,這個數據和支付融合想象空間巨大。”另一頭,快錢系統已有數據比對量幾千萬,完成交易消費者數3億左右。
流量積累能打開的想象是,如果能提供風險可控的標的,就會有投資人,資產可以被證券化賣掉;數據積累能打開的想象是,看得懂商戶的信用,看得懂消費者的信用。
以商戶信用為例,關國光稱,比如某火鍋店,在上海、四川萬達經營都有清晰流水數據,這樣就可以預估其一旦開在重慶、江蘇等地的經營表現,形成風控模型,甚至可以幫商戶“免費開新店”,用其后續營收通過支付系統回收貸款。更多電商資訊,敬請關注:網購網站大全—商城眾網!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