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眾網訊】全球家電產業發展步入了拐點。目前,日企家電陸續宣布或考慮退出中國市場,歐美系家電的影響力逐步式微,韓系家電繼續發展、國產長虹、海信等國產家電企業異軍突起。日系、韓系、國產系、歐美系四大家電派系格局繼續震蕩。
去年市場研究機構IHS display search的數據顯示,三星電子在全球電視市場的份額為28.5%,排名第一,其次是LG電子(14.1%)。而不久前,IHS Technology公布全球十大液晶電視品牌,三星位列榜首,出貨量達到4810萬臺。LG排名第二,中國海信、TCL、創維、海爾、長虹進入前十。
另有數據顯示,三星冰箱以18.7%、洗衣機以13.6%的市場份額分別占據全球市場的第一和前三名。韓系與國產家電,成為新格局中的兩極。
日系家電為何全面潰敗?
我們看到,日系家電徹底退出了舞臺,十年前,日本品牌的家電總是第一時間抓住眼球,夏普、三洋、索尼、松下、日立等日本家電風靡全球,領先的技術,適中的價格,其堅固耐用高品質的形象深入人心,但現在形勢卻在發生轉變,今天的日本家電產品缺乏明顯亮點與差異化,技術上停滯不前,品牌競爭力被削弱,價格高企,消費者并不買賬。
不少日企家電被國產家電收購,比如海信收購了夏普的美洲電視機相關業務,三洋電視被長虹所接手。昔日輝煌的索尼、松下都是深陷長時間的巨額虧損泥潭,不少日系品牌淡出國人視野。
加之日本家電對市場欠缺敏感度導致戰略失誤不斷。2014年,夏普因戰略失誤出現經營危機,退出歐洲彩電市場和白色家電市場,松下徹底剝離了等離子電視、東芝退出國際彩電市場。如今,日本家電的工業設計優勢也被韓國與中國追趕。
與此同時,國產家電品牌發動了一系列價格戰,日企在無法承受低價競爭,高端產品又賣不出去的情況下,經營狀況不斷惡化。
而在日系家電大潰敗的同時,歐美家電的境況也不容樂觀,西門子家電早在2014年9月就宣布退出了家電領域。在美國占據重要地位、涉及冰箱、冰柜、烹飪產品、洗衣機等諸多領域的家電巨頭GE,如今卻被海爾以54億美元收購。而號稱全球第一的歐洲老牌家電巨頭伊萊克斯,在中國只能在中韓的擠壓中靠“品牌出租”的方式在縫隙中生存,其發展空間日益逼仄。
我們看到,由于創新與適應市場的節奏過于緩慢,在中國家電技術與品質提升的時間風口,價格戰、規模戰與讓日本家電一度陷入下滑狀態。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韓國企業通過本土化、差異化策略對日系電視品牌形成大量的用戶分流,國內家電企業則順勢卡主了中低端。
日系歐美潰敗,退出的市場空間被韓系占領
盡管如此,有業內人士更清醒的看到,日系歐美家電大撤退,對中國家電企業不全是好事。因為過去韓國與日本制衡的情況下,國內家電企業可以在兩強相爭的縫隙間搶奪中低端市場,但日企敗退之后,其退出后的市場空間基本被韓系家電占據,如今,索尼、日立、松下、東芝等多家日系企業的總利潤之和都不敵三星一家。
我們看到,日本家電巨頭在中國的潰敗,有對中國市場判斷失誤,企業體制的僵化、用戶和產品思維理念跟不上,技術匹配不到用戶痛點等弱點。
但在韓系家電身上,我們卻看到其本土化適應能力、市場化營銷手段加強,其產品品質、技術、價格以及營銷手段對國產家電卻構成了強有力的威脅。未來中韓家電制造的大力搶食,但韓系勢力目前卻占據明顯上風。
國產家電短板被放大,迎來生命中的艱難時刻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企業要吸取日系家電企業規模做大后普遍犯的大企業病,保持靈活多變的機制。但事實上這不是根本原因,國產家電的制造業技術與工藝以及線下渠道、品牌等形成了其本身固有的優勢壁壘,但與三星的差距依然存在。
相對韓系家電,國產家電雖然形成了市場規模和大量用戶的認可,但最大的軟肋在于品牌難以上浮到高端,價格戰之后利潤微薄,其結果就是產品研發投入與品牌投入不足。
如何對產能進行技術升級,對市場新趨勢和新技術保持高度敏感在這個時間段變得非常重要,當市場只剩下國產與三星的對決,國產家電的價格戰策略可能已經失效,因為因為三星背后有巨大的財力資本以及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支撐,而國產家電則在技術與供應鏈體系方面表現的比較薄弱。
而包括在產品研發、品牌建設、供應鏈管理和、用戶體驗以及營銷層面,與本土化適應能力方面,三星都表現得比較強勢,日系潰敗后,國產手機面臨的競爭狀況,正在變得更加艱難。
在家電領域,三星可以通過垂直一體化的供應鏈的優勢削弱成本,推動技術創新的節奏與出貨量,應對國產家電的價格戰之爭。由于多年的技術沉淀,三星在白電與黑電領域掌握大量的全球核心專利,包括冰箱領域的超凈離子群技術、三星電視當前主推的無鎘量子點技術,曲面屏等專利。專利大戰也可能是國產家電所消耗不起的。
因此,國產家電如果在當下向好的市場環境下,依然只是指向出貨量為目標的發展體系,在薄利多銷的路子上徘徊,那么品牌難上去,與三星的差距會拉大。目前的市場格局,對于國產家電來說也是一個轉型的時期,即逐步摒棄低端價格戰手段,建立自身的技術研發體系,主推拳頭產品,打造差異化競爭體系,才能最終上浮到高端與三星對決,打破國產家電制造業在核心鏈條上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