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眾籌
1713年,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將15693行的古希臘詩歌翻譯成英語。他花費近5年的時間完成了注釋版的“伊利亞特”。第一部現代英語詞典的編纂者塞繆爾·約翰遜博士稱該譯本為“世界前所未見的高貴的詩譯作”。蒲柏因此獲得榮譽與經濟的雙豐收,榮登英國桂冠詩人的寶座。這個項目得以成功完成,離不開蒲柏創新性的運作方式—初露端倪的眾籌。推薦閱讀:眾籌資訊快報!
啟動翻譯計劃之前,蒲柏即承諾在完成翻譯后向每位訂閱者提供一本六卷四開本的早期英文版的“伊利亞特”,這一創造性的承諾帶來了575名用戶的支持,總共籌集了4000多幾尼(舊時英國的黃金貨幣)去幫助他完成翻譯工作,這些支持者(訂閱者)的名字也被列在了早期翻譯版的《伊利亞特》上。
類似的眾籌項目還發生在1783年,莫扎特想要在維也納音樂大廳表演最近譜寫的3部鋼琴協奏曲,當時他去邀請一些潛在的支持者,愿意向這些支持者提供手稿。第一次尋求贊助的工作并沒有成功。在一年以后,當他再次發起“眾籌”時,176名支持者才讓他這個愿望得以實現,這些人的名字同樣也被記錄在協奏曲的手稿上。
1885年,誕生了一個最具影響力的眾籌項目。為慶祝美國的百年誕辰,法國贈送給美國一座象征自由的羅馬女神像,但是這座女神像沒有基座,也就無法放置到紐約港口。約瑟夫·普利策,一名《紐約世界報》的出版商,為此發起了一個眾籌項目,目的就是籌集足夠的資金建造這個基座。
普利策把這個項目發布在了他的報紙上,然后承諾對出資者做出獎勵:只要捐助1美元,就會得到一個六英寸的自由女神雕像;捐助5美元可以得到一個十二英寸的雕像。項目最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地共計超過12萬人次的支持,籌集的總金額超過十萬美元,為自由女神像順利竣工做出了巨大貢獻,《紐約世界報》和普利策為此贏得美國民眾的尊敬和愛戴。
上述案例說明了眾籌在西方的悠久傳統。這些案例同樣說明了傳統眾籌的一些典型特點,例如:主要集中于文學、藝術等創意類領域;項目發起人具有較高的聲譽或擁有較強的信息傳播途徑;投資兼具商業與慈善目的,既有預付費性質,又常帶有資助和贊助性質。
互聯網眾籌的誕生
美國網站KickStarter是當今影響力最大的眾籌網站,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互聯網眾籌的起源。事實上,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眾籌網站是ArtistShare,于2001年開始運營,被稱為“眾籌金融的先鋒”。與西方眾籌的歷史淵源相吻合,這家最早的眾籌平臺主要面向音樂界的藝術家及其粉絲。
ArtistShare公司的CEO創建這家公司時的想法是支持粉絲們資助唱片生產過程,獲得僅在互聯網上銷售的專輯;藝術家則可以獲得更加合意的合同條款。藝術家通過該網站采用“粉絲籌資”的方式資助自己的項目,粉絲們把錢直接投給藝術家后可以觀看唱片的錄制過程(在很多案例中,粉絲還可以觀看“特別收錄”的內容)。
2005年,ArtistShare“為富于創造力的藝術家服務的全新商業模式”受到廣泛贊譽,它通過新穎的原創項目籌措渠道同時惠及藝術家和粉絲,并創造了一個堅定、忠誠的粉絲基地。同年,美國作曲家MariaSchneider的“ConcertintheGarden”成為格萊美歷史上首張不通過零售店銷售的獲獎專輯。該專輯是ArtistShare的第一個粉絲籌資項目。Schneider因為該專輯獲得4項格萊美提名,并最終榮獲“最佳大爵士樂團專輯”獎。
2005年以后,眾籌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例如:Sellaband(2006年)、SliceThePie(2007年)、IndieGoGo(2008年)、Spot.Us(2008年)、PledgeMusic(2009年)和Kickstarter(2009年),這顯然有ArtistShare的強大示范作用。或者說,ArtistShare作為首家互聯網眾籌平臺,不僅深刻影響了美國音樂界,而且開啟了互聯網眾籌時代。更多電商資訊,敬請關注:網購網站大全—商城眾網!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