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亞馬遜在美國開設了首家實體書店后,當當也宣布進軍實體書店。我們現在還不能搞清楚亞馬遜開實體店的動機(是僅僅開設幾家體驗店,還是要在全美甚至全世界大規模鋪開?),而當當一開始就豪言宣稱:計劃要在3年內將實體書店開到1000家。這是要把實體書店做大的節奏。
我們的感覺判斷往往與事實相悖。這在對于實體書店存亡的判斷上表現得非常明顯,也許是因為“XX書店因經營不善倒閉”的資訊常常充斥在我們的公共輿論中,致使我們形成“實體書店命不久矣”的錯誤印象——數據告訴我們顯然不是這樣。
針對圖書零售業數據統計與分析的“開卷信息”的書業報告顯示,2014年是國內實體書店復蘇的轉折點,實體書店的銷售圖書數量和銷售額都高于網上書店,比2013年實現3.26%的增長。
圖書電商曾一度被認為是實體書店的終結者,現在他們憑借其規模優勢,線上線下同價,又要殺回實體書店,顯然是要搶走剩下的圖書市場份額。
當當的官方解釋說,開實體書店是為了“豐富顧客體驗“,這一點確實是當下圖書電商的短板,雖然快捷的物流提高了我們的購買效率,但這僅僅是你完成購書行為的其中一個環節,從搜索、挑選、圖書評論等一系列前期環節看,很多電商做得還遠遠不夠。我購買圖書前喜歡看看已購買書籍的用戶拍攝的圖書照片,可有次點開某網的評論區圖片,像素模糊得一塌糊涂,根本無法辨識,再點開其他的圖書依舊如此,這樣便自然沒了購書的欲望。
除了“豐富顧客體驗“這個理由外,我認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這就是國家財政目前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和獎勵。早在2013年,財政部和廣電總局就開展了對實體書店的扶持獎勵試點計劃,具體到今年,這項扶持計劃已經擴展到16個省市,這還僅僅是從國家層面來看,事實上很多地方財政也會拿出專項資金來扶持和獎勵實體書店——用搜索引擎搜一搜,這類的地方性扶持政策新聞有很多。
現在,逢周末或節假日,如果你去書店逛逛的話,會發現里面的讀者并不少,但買不買是另一回事兒,有些人可能就是專業蹭書族,更多人則可能會將圖書封面拍下來,然后網絡購買。當當現在承諾線上線下同價,無疑會讓很多本來有購書意愿的人去實體書店時不僅僅是做個“看客“。不過這顯然遠遠不夠,美國連鎖書店芭諾雖然在網絡上無法追趕被亞馬遜,但它目前仍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實體書店,芭諾在線下絕不僅僅是以”大“取勝,它的店面設計有著非常人性化的設計,良好溫馨的閱讀環境,定期的讀書會組織,優雅的咖啡廳,都是吸引顧客前來購書的保證。
我在網上看到當當的首家實體店門照片后,一度懷疑這是有人惡搞的圖片:土黃色的底襯著紅紅的“當當書店“四個字,丑爆了好嗎?頓時讓人聯想到縣城里的盜版書屋……
有數據統計,過去10年,中國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了,這其中除了網絡購書對實體書店的沖擊外,與書店自身沒有與時俱進轉型關系很大。書店絕不僅僅是用來“賣書“的。
文人在贊美書店的時候喜歡說,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坐標、書店襯托一個城市的文化氣質云云。事實上,當一家書店真的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文化坐標“后,它在運營上也多半是非常成功的,它成了白領們愿意來休閑消費的地方。當當與亞馬遜一樣,有著強大的網絡數據資源,但書店僅僅靠”數據“(科學的)支撐只是個便宜的打折店,它還需要更為精心的”人文“(藝術的)細節設計。這對于毫無線下經驗的當當來說,無疑是個挑戰。
更多精彩網絡資訊盡在網購網站大全-商城眾網http://m.hg568800.com/Webnews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