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眾網訊】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麗) 首席執行官盛百椒今日在股東會后表示,預計今年鞋履類同店銷售下跌無懸念,只是幅度的問題,由于受氣候影響,公司第一財季即3月至5月期間同店銷售大跌16%。
香港市場方面,盛百椒指現在香港的經營情況與前幾年相比變化很大,近一年本地的消費情況比占中期間更糟糕。由于內地游客銳減和當地經濟的放緩,香港零售業已正式步入衰退期,今年第一季度合計零售額下跌12.5%,總銷貨數量下降11.3%,業績表現是香港零售業17年以來最差的一個季度。
百麗的鞋類業務自有品牌主要包括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Millies、SKAP以及Mirabell等;代理品牌主要包括Bata、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及Caterpillar等。與鞋類業務不同,運動、服飾業務目前以經銷代理為主,包括一線運動品牌Nike、Adidas,PUMA及Converse等。
被問到有關轉型執行時間時,盛百椒笑言希望能在自己退休前完成。他強調現在公司轉型正按計劃有秩序往前推進,包括疏理店鋪結構,重新檢討店鋪數目以及關閉低產出的店鋪等。截止至第一財季內,百麗在國內的零售店鋪有20,876間,其中13,655間為鞋類店鋪,7,221間為運動和服飾店鋪。
盛百椒在5月財報發布會上坦承,集團的業績表現在可預見的一至兩年內,不可能發生逆轉,因此集團正考慮是否需要作出轉型,同時指出不轉型的話,集團只會慢慢地死去,但若作出根本性的改變則要面對巨大風險,并加速業績下滑程度。
由于消費者對鞋品類需求出現改變和電商的沖擊,百麗去年純利大跌38.4%至29.34億港元,這是上市九年以來首次錄得利潤下滑。其中,鞋類業務全年下跌8.5%至211億元,即使運動、服飾業務期內收入上升16.2%至197億元,仍無法彌補鞋類業務收入下跌的影響。
瑞信在6月22日發表報告指出,若百麗決定不進行重組,集團的鞋類業務經營利潤在未來3至4年將每年下跌25%至30%,然而結構性改革可能導致盈利出現更大幅度下跌,如鞋類業務經營利潤按年跌逾50%,該行預計百麗未來數年集團的鞋類業務仍然艱巨。
遭遇鞋履市場低迷的不止是百麗,在港上市的鞋履品牌萊爾斯丹去年凈利潤大跌35.5%至1.22億元。萊爾斯丹也指今年香港零售仍然艱難 ,今年5月離職的前CEO劉舜慧曾表示,萊爾斯丹在3月和4月份的營運數據顯示業務沒有改善,同店銷售繼續下挫,預計今年仍然是艱難的一年,未來會重新審視店鋪數據,關閉國內一些潛力較差的店鋪。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